超级博客
超级博客 >  个人见解 >  正文

中国式慈善

时间:2015-12-31 19:19:45  来源:超级博客  作者:明月  浏览:184369

  有一位老人,他曾经是一名人民教师,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,教授的也是传统的教育。如今退休后他也没有闲着,总是热衷于助人为乐。说实话他是一位值得大家尊敬的人,热爱党、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,这些一样不少。这位老者是我一个朋友的父亲,我的这位朋友是个做生意的,也较为热爱文学,于是机缘巧合下就和我认识了,前些日子,我就去拜访了了这位老人。

20121217105732781.jpg

 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,我去拜访这位老人自然是有目的的,原因便是受人所托,委托人就是我的朋友。有些话作为儿子的他不方便讲,就希望我能和他的父亲说说。所以事先我便知道老人的许多信息,明白在当地他也算名人了,谁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。也清楚他是一个乐善好施、和蔼可亲的人,基本不会发脾气,就是有一点固执,为人处世方面的执拗。

  他所居住的小区是八九十年代的老社区,公寓楼从外面看上去都已显陈旧,楼梯也是非常狭窄,还好他家住在三楼,上下也不算麻烦。他做了几十年的老师,如今的退休工资是很高的,所以说他不差钱。而他的儿子是做生意的,钱自然也是有些的,现在在别的地方有自己的家庭,并未住在一起。我刚进门,就受到了老人的热情招待,看来我的朋友早已打过招呼。此刻家中只有他一人,他的老伴去儿子家抱孙子去了,我自然知道这是我朋友有意支开的。

  他家不大,大概在七八十平方,整体装修由于年代久远而显得陈旧。家中的电器家具都有些过时,除了客厅的那台液晶电视,这是他儿子买的,他反正不太会用,就有些舍不得。不知是为何,很多老一辈的人都喜欢节约,很多东西能省则省,能不换就不换,早已变成一种习惯。坐下来喝了杯茶,我们就交流了起来,他虽然年过六十,接近七十,但非常健谈,满面红光,身体状况很好,感觉就像五十多岁。

  谈话中我得知他是语文老师,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,看来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。他最喜欢的古典文学名著是红楼梦,鉴于他这个年纪,我就问他是否也关心红学。他说自己对于红学不是很关心,只知道几个著名的红学家而已。对于红学这门学问,如今的主流话语权就掌握在几个著名红学家手中,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,这可不是什么好事。学术讲究兼容并包,大家各抒己见才好。

  接着他带我看了看他的书房,里面的书架上陈列着不少书,类型丰富多样。再讨论了一些文学作品后,我们又聊到了红楼梦,我问他平时上网吗?他说会点电脑,有时候会上网看看的。这个年龄会上网是好事,我就告诉他一些关于红楼梦的民间研究,没人规定只有红学家的才权威,往往大神在民间,看了这些保证你能体验到另一番独特的见解。果然他对此很感兴趣,我就给他介绍了这些的出处,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。

  在与他人交流时,先聊对方喜欢的,然后再聊自己喜欢的。要学会寻找共同话题,没有也要制造共同话题,这样才能营造一个适合交流的氛围,才能让接下来的谈话事半功倍。看来关系套得差不多了,接下来就是聊正事的时候了。此次前来,主要是帮我的朋友,也就是这位老人的儿子规劝一下,劝告的内容很简单,就是慈善。不久前他做了一件大善事,当然之前他也经常做这些,那就是他把他这些年的退休工资,这些年积攒的全部积蓄,一共十几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当地的慈善机构,当然现在客厅里正挂着对方颁给他的锦旗。

  到这儿相信大家都会有疑问,做慈善是好事啊,为什么要阻止他,这么做是不是太没有爱心了?其实不管是他的老伴还是儿子,都不反对他捐款,只是他老伴与儿子都一致认为,他这次捐得太多了,我也是这么觉得的。古话有云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,虽然这话和钞票没多大关系,但如果用金钱来诠释的话,就是你有钱就多帮人,你没钱就只需帮自己。我不认为这种想法是自私的,如果人人都能管好自己,那就天下太平。

  曾经国内的媒体都在鼓励大家见义勇为,意识就是见到邪恶份子要勇敢,要维护正义。我只能说这个很天真,你赤手空拳冲上去和持刀持枪的歹徒搏斗,就这么想送死吗?还好如今的媒体都不再这么做了,而是鼓励见义智为,就是用智慧与勇气来和歹徒周旋,而不是莽撞地用拳头维护正义,这个是时代的进步,是正确的,对于慈善事业,如今的媒体以后也应该这么做。

 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,那就是电视中的新闻播报,某普通老百姓捐出了他这些年的积蓄。然后慈善机构就给他颁发锦旗,顺便字幕滚动加主持人播报,说这是无私大爱的奉献,这是弘扬传统美德,总之就是对此褒扬加肯定。对此我只想说干嘛鼓励这个?你要捐款献爱心是好事,但你需要量力而行,你把自己积蓄捐了真的合适?以后要是遇到什么突发事情,你能把这钱拿回来?或者也会有人像你帮助别人一样帮助你?

  对于慈善机构,要是遇到这种捐助者,就应该果断拒绝。慈善是需要资本的,那不是普通老百姓应该承担的,对于一般人,有能力献点爱心就行了。做人要有自知之明,慈善捐款就算一个普通人捐出毕生积蓄,也比不上富豪的一根毛。媒体真正应该鼓励慈善捐款的群体是富人,而不是普通人甚至是穷人。你发动一千个老百姓捐的钱,也许只抵得上一个富人捐的钱,要想慈善募捐更有成效,找有钱人总是对的。

  既然要切入正题了,我便开始说他的儿子告诉我,他最近捐了十几万元的事情,在感叹他的了不起之外,还着重说明了这不是一笔小数目。他听了这话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然后对我说这笔钱确实不少,基本就是他之前的大部分积蓄,但退休金今后还是会有的,这个对他并不会有太大影响。这个倒是没有说错,他确实是一个不太会自己花钱的人,而是一个善于把钱给别人花的人。

  然后我就和他聊起了国内的慈善机构,询问他是否知道红十字会出过的事件,他给了我肯定的回答。接着我说虽然国内的慈善事业还不够完善与透明,捐款者的捐助基本不会百分百利用到,其中定然会有损耗,这个比例我们老百姓就真的无从得知了,但对于您的这种无私行为,我还是感到很敬佩的。我的这几句话当然是有目的的,他必然会同意我说的话,因为但这个字后面的恭维话他是无法否定的,也不需要否定,于是由于话语中部分的肯定,而变成整句话的肯定。在同意后半段的同时,也同意了前半段,而前半段才是我要传达给他的信息,转折后面的纯属可有可无的恭维。

  现在在他的心里,已经有了国内慈善机构还不够完善透明的印象,那么他的善举就未必能帮到需要的人,如此便能对他的捐款动机产生动摇。况且我的话说的是事实,语气也相当中肯,从他的表情中我已得知,他已经接受了我的话,那么接下来就好办了。你要让别人无法否定你的整句话,那么就把你的话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对方必然会肯定的,通过局部的肯定,无形之中达到整体肯定。

  如今中国式XX的产物很多,比如如中国式过马路、中国式排队、中国式扶老人等等,感觉什么事情都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叫中国式,一种叫非中国式。为了继承并弘扬这种中国式的优良传统,本文的题目便是《中国式慈善》,这样才好顺应时代的变化,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明白本文的主旨,了解国内慈善事业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。

  接着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后对他说,您的房子住了几十年了吧,怎么不稍微装修一下,这样住起来也舒适点。他听了哈哈大笑,说自己和老伴也一把年纪了,儿子也有自己的家庭,这老房子也没必要装修,老两口住住也够了。我回答道说的也是,此刻我需要顺着他的意思,接着透露说按照我的想法,您这种老一辈的人就是勤俭节约,不太会花钱,现在的年轻人多的是没钱也要透支着花。他点头称是,说自己这代人过惯了那生活,确实不太会花钱。

  看来是他不会花钱,那么就有必要告诉他如何给自己花钱,转移他的注意力,不要把所有目光都放到慈善上,善待了他人而忘了自己。一个人眼中只有他人而没有自己,这固然是高尚无私,但这些交给圣人去干就行了,都说要为人民服务,但不懂得为自己服务的人,又怎么能懂得为人民服务?况且那些整天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,有多少真的是这么做的?

  你以为捐助那些贫困孩童完成学业,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吗?那些山里的孩子出了大山,去了城市就能拥有美好的将来吗?仅仅靠钱是解决不了贫困的,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。很多事你是爱莫能助的,这不是现实,这是事实,你最能帮的人永远是自己。国内的教育总是让人忽视自己,从出生到结束,唯一能与你形影不离的只有你自己,如今国内的自我教育并不理想,别一心为别人着想,别人是人,你也是人,别人需要关爱,你自己也需要关爱。把钱给需要钱的别人是慈善,把钱给需要钱的自己也是慈善,给别人帮助叫善举,给自己帮助也叫善举。人先自爱,然后爱人,先帮自己,再帮别人。

  一个人老了,积蓄的钱留下必要的部分后,能花的就尽量花掉,存着会发霉的。为此我有要将他的兴趣与花钱结合起来,我知道他喜欢读书,当然我不会建议他去买书,这个花不了多少钱,而且我不说他也会这么做的。于是我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话,将话题转移到了行路上,他对我说自己不怎么旅游,去过的地方不多,主要是自己没有这个爱好。听了这话就好办了,爱好可以培养,不讨厌就行,话说回来没什么人会讨厌旅游吧?

  那么如何让他旅游呢,这个就需要靠他的老伴了,我的朋友告诉我他父母很恩爱。这就好办了,眼前的他不旅游,那可以让他老伴旅游,然后他自然也会跟着去的。然后我就和他聊起了他的妻子,俗话说女主内男主外,他家的饭自然是他老伴承包的。我一看厨房的电器有点老,就对他说这些电器都有些旧了,怎么不换新的,现在的微波炉、智能电饭煲、电压力锅、豆浆机之类的厨房电器都不贵,并且操作简单,没用过可能觉得没必要,但用了之后你就会体验到另一种生活。最后我又着重强调,用了这些他的妻子家务会省心不少。

  听了这些他已经很有兴趣了,对我而言他不会给自己花钱没关系,那么我就让他给别人花钱,对象就是他的妻子。然后我又列举了部分家电家具,引导他为之消费,并建议这些也不急着,下次空了先和他儿子一家去超市看看,都一把岁数了,也该想想福了,让自己的生活更滋润点没什么不好。谈话要欲擒故纵,我让他买,但又让他不要着急,而是先去看看再说,这种要求基本是不会被拒绝的,这就行了。我相信不久后,他自然会在儿子陪同下购买这些的,子女们让父母多为他们自己花点钱,难道不好吗?

  老人开始舍得花钱了,那是好事,接着我要让他为了自己与老伴花更多的钱,方法就是让他俩旅游。我便和他聊起他俩结婚很久的事情,两个人风风雨雨过了这么多年不容易,还感叹以前的生活苦,如今有了好的生活,是应该和他老伴好好享受了。对此他十分同意,看得出他俩确实恩爱,我拿他老伴出来说事是下对了棋。老两口的晚年生活应该多姿多彩,如今国家建设越来越好,他们俩是应该多去走走,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。

  一系列谈话中我觉得他并不算固执,也挺容易沟通。可能是我的朋友不得要领,在交流谈话中没有抓住重点好好引导,所以效果才不太理想。在旅游一事中,我还强调了现在的旅游价格不贵,记住对于上一辈的老人,多说说便宜不贵的话总是没错的。接着他果然也和我讨论起了那些景点比较好的话题,我建议他先去周边城市玩玩看看,等春季天气好了再去稍微远点的地方,这话听了谁都舒心。

  这次劝导看来就要进入尾声了,我就有必要再次把谈话回归到慈善上了。对于他这次的捐款行为,确实是高尚而无私的,我在说完赞扬后接着表示,其实对于每个人,关心别人固然好,但关心自己也重要,现在有这条件,就不要把钱都花在他人身上,多留些给自己与亲人。别人需要你的关爱,你和你妻子难道就不需要了?有经济条件去捐款,给慈善事业做贡献是好事,是应该鼓励的,但不要把自己全部家当都扔进去,要量力而行,有钱何不先给自己花,让自己快乐,多出来的再拿去助人为乐。凡事要给自己与亲人留条后路,万一你以后需要这些钱,还能收得回来?

  他对此表示同意,看来此番交流算是圆满完成。最后我向他表明其实是受他儿子所托,让他多多为自己打算,拥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。看来在交谈中,先和对方随便扯扯,然后扯扯对方爱听的话,接着再扯到你想说的话,最后再扯扯对方爱听的话,如此就差不多了。在离去前,这位老人向我表示了谢意,这件事有个好结果就行,说什么都不重要。

  在我看来,为人过度善良也不是好事,一个人眼中只有他人的幸福,而没有自己与亲人的幸福,那也是一种残忍。曾经有过报道,就是一位男子收养了很多孤儿,虽然给他的家庭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担,但他无怨无悔,只要看着那些孩子快乐就行。对此我想说当地政府干什么去了,这种重担不应该由一个普通人承担,他跟本无法承受的。这位男子的行为无疑是高尚无私且伟大的,但我一直认为做好事要量力而行,你没有那个能力就揽那档子活儿,最后可能会害人害己,双方都被压得抬不起头来。

  中国式慈善,就是喜欢播报赞扬普通人的善举,而忽视富人的善举,殊不知后者才是大头,这些给人的感觉就是老百姓都在有爱地行善,而有钱人都在睡大觉。国内的媒体要多多鼓励并发动富人行善,让世上少一些贪官污吏、为富不仁才是王道。一个没有收入的下岗工人捐一千,和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捐十万,你说哪个分量更重?自然是前者,但要说哪个成效好,那必须是后者,因为后者钱多没有其他。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慈善态度,应该是让他们量力而行,过度的捐款要不得,慈善机构要是收了这些钱,让那个并不富裕的捐款者以后怎么办?

  我从不鼓励普通人把大量精力财力投注到慈善事业上,你又不是大富大贵,你得为你自己的将来着想。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,不要打肿脸充胖子,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是要鼓励的。但一个爱心泛滥的人,虽然帮了别人,却害了自己,有时候甚至害人害己。人生在世要学会自重自爱,你不把自己当回事,不把亲人当回事,不把身边人当回事,却天天为了素不相识,又远在天边的陌生人担心着急。这对你自己,对你亲人,对你身边关心爱护你的人来说公平吗?

  大家都是普通人,就应该有个普通人的样子,先关心自己,再关心身边每一个值得关心的人,然后再把你的爱心传播到天涯海角。你想给远方不幸的人幸福的生活,那么请先给自己,给家人,给身边的人幸福的生活。如今国内关于慈善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,对于老百姓适度的献爱心我是支持的,但我希望捐助的款项每一分花在何处都能查询到。现代生活压力大,主要是由于房价与物价的压迫,哪天要是解决了这两件事情,老百姓口袋中自然会有闲钱,那时候多做点关于慈善的事情,我想有意见也会没意见的。

关键词:
文案汇总
欢迎来到本站 欢迎来到本站